硯屏
時間:2023-03-18 18:16:39
屏風,是中國最早的家具之一,自漢代開始流行,到唐代已經盛行,一般放在客廳、房間和辦公場所等,可以起到遮擋或裝飾等作用。它如同一首無聲的詩,一幅立體的畫,點綴著文人雅士的書香天地,讓置身其中的人們感受詩情畫意的無限情趣。古人之所以對屏風情有獨鐘,除了屏風的工藝雕刻精美之外,還因為賦予了屏風特殊的文化內涵。將治國之道、處事之理、歌功頌德、彰顯忠孝等書于屏風之上有著自勉警醒的作用。
硯屏是從屏風中分流、演變而來,據考證,硯屏最早出現在北宋,相傳硯屏是蘇東坡,黃庭堅二人發明的。古代房屋多木頭結構易漏風,古代文人在書房臨窗寫字畫畫時,先要用硯臺磨墨,因陽光投射墨汁的余光傷眼,或風吹墨汁易干涸,或夜晚點燭易被風吹滅,故制小屏風放在書畫案上以擋硯臺和蠟燭,故名“硯屏”。宋代文人趙希鵠《洞天清祿集》載:“古無硯屏,或銘研,多鐫于研之底與側。自東坡、山谷始作硯屏,既勒銘于研,又刻于屏,以表而出之。”
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丨清 紫檀嵌玉雕云龍紋屏風
硯屏通常是用木頭或竹子做成框架,鑲嵌云母石、大理石一類帶有紋理的美石,或者用石頭或竹木的底板,在上面雕刻出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風景等傳統題材圖案,然后鑲嵌在框架座內,便成為文房珍物。這也正迎合了古代文人欣賞品味、超凡脫俗的心理。
明清時期,科舉之風更為盛行,硯屏發展達到了頂峰。其造型、材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相較之下清代硯屏在用材、裝飾,和工藝上愈為講究,在具體做法與裝飾效果上頗有創新。放棄了明代方正的造型,清代硯屏還出現高挺、長窄,大小不一的形式,更為開放。在展示效果上,為了凸顯屏心材質的觀賞性,在硯屏制作時,舍棄硯屏早期的外木框架,直接將屏心插入底座中的做法,通過屏心和底座的色彩對比,凸顯硯屏屏心玉質溫潤凝瑩之感。在題材上也更豐富,有人文故事圖案,吉祥如意花紋、詩文書法等。
時至清代,硯屏都是文人書案上的清雅陳設品,結合所有者的生活習慣和審美特點,故往往不吝成本,極盡精工之能事,將設計、制作緊密相聯,寄托了古人文雅生活的精神意義。
硯屏是從屏風中分流、演變而來,據考證,硯屏最早出現在北宋,相傳硯屏是蘇東坡,黃庭堅二人發明的。古代房屋多木頭結構易漏風,古代文人在書房臨窗寫字畫畫時,先要用硯臺磨墨,因陽光投射墨汁的余光傷眼,或風吹墨汁易干涸,或夜晚點燭易被風吹滅,故制小屏風放在書畫案上以擋硯臺和蠟燭,故名“硯屏”。宋代文人趙希鵠《洞天清祿集》載:“古無硯屏,或銘研,多鐫于研之底與側。自東坡、山谷始作硯屏,既勒銘于研,又刻于屏,以表而出之。”
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丨清 紫檀嵌玉雕云龍紋屏風硯屏通常是用木頭或竹子做成框架,鑲嵌云母石、大理石一類帶有紋理的美石,或者用石頭或竹木的底板,在上面雕刻出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風景等傳統題材圖案,然后鑲嵌在框架座內,便成為文房珍物。這也正迎合了古代文人欣賞品味、超凡脫俗的心理。
明清時期,科舉之風更為盛行,硯屏發展達到了頂峰。其造型、材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相較之下清代硯屏在用材、裝飾,和工藝上愈為講究,在具體做法與裝飾效果上頗有創新。放棄了明代方正的造型,清代硯屏還出現高挺、長窄,大小不一的形式,更為開放。在展示效果上,為了凸顯屏心材質的觀賞性,在硯屏制作時,舍棄硯屏早期的外木框架,直接將屏心插入底座中的做法,通過屏心和底座的色彩對比,凸顯硯屏屏心玉質溫潤凝瑩之感。在題材上也更豐富,有人文故事圖案,吉祥如意花紋、詩文書法等。
時至清代,硯屏都是文人書案上的清雅陳設品,結合所有者的生活習慣和審美特點,故往往不吝成本,極盡精工之能事,將設計、制作緊密相聯,寄托了古人文雅生活的精神意義。
最新內容
與本文相關的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