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房器物清賞
時間:2023-07-29 08:59:17
文房器物清賞
古之文人君子,賞玩文房佳器,皆以“讀心識性”為要。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中云:“境非獨謂景物也,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。”審美的過程,其實是對審美對象逐漸產生認識,最后回歸到對自身再認識的一個閉環代謝——與其說是“我”在“讀它”,不如說是透過“它”在“讀我”。

歲月之“靜”與“隱”所產生的美,所對應的心境,體現在文房小件鑒賞一事,正如“紅袖添香”、“碧紗待月”、“青錢沽酒”、“綠衣捧硯”等情景的模糊再現。
美感的誕生,來自審美的選擇;而審美的體驗,亦皆從微末處得來。大多數傳承有序的文房小件,皆樸實而近于自然,既有大巧不工的況味,亦有以小見大的禪意。
留存至今的多數明清文房小件藏品,其特點為經久耐看,讓人們的審美行為能借得春風之力,使“薄”中顯“厚”,“淡”中寓“濃”。玩物養志,方使境界外置;再由外而內,終于表里合一。審美亦逐漸達到物我兩忘之境。

是物普遍具備文人的閑逸氣,卻又不單只閑散與隱遁的意思,其中更另有深意。蝸居書房,是一種奇妙而獨特的隱居狀態,或謂劃天地為牢,大概能理解為“戴著鐐銬跳舞”的自由。端詳賞玩具象中意趣兼備的種種,是在自行靜閉中再打開一扇窗,推開一戶門,面對“同而不同”的世界,再來漸生歡喜與志趣。
最新內容
與本文相關的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