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世曉書法
時間:2022-12-22 13:44:14
馬世曉書法
馬世曉(1934-2013)先生為當代草書大家,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,即以他那極富個性的行草書法風格蜚聲中國書法學界。他的書法作品深得傳統書法真諦,入古出新,別開生面,具有極強的藝術個性和鮮明的時代精神。年輕時曾得林散之先生“不魔怪,能寫好”的嘉許。

馬世曉 賈三近《赴瓊林宴有感》草書 136.5×69.5cm
1934年,馬世曉先生出生于山東省滕州市,少年時期曾得傳統文化熏陶,于詩文、書畫、音樂方面均有所造詣。1960年馬世曉先生畢業于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(后回歸浙江大學),曾先后求藝于沙孟海、陸維釗、陸儼少、林散之等諸位名師。
1970年,馬世曉先生回浙江農業大學任教,長期從事書法教育工作直至退休,遍植桃李。在浙江農業大學任教期間,馬世曉先生開創了非專業藝術院校書法教育之先路。除擔任浙江農業大學(今浙江大學)教授之外,馬世曉先生亦曾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、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評審委員、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。
于草書藝術之淵源,馬世曉先生對張芝、二王、懷素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,尤其是他對張芝冠軍貼的研究堪稱獨步。他的書法作品在全面繼承中國書法經典之基礎上,亦廣泛吸收中國傳統書法的外在形式,達到意與古會之境,被書法評論界贊譽為當代最具傳承價值的草書大家。
除書法創作之外,在書學理論上,馬世曉先生亦頗有研究,主編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國書法全集·劉墉卷》,并對孫過庭、張懷瓘、劉熙載等相關著述精研有得,研究頗深。此外,馬世曉先生之書法作品,還曾先后被故宮博物院、中國美術館、中國國家博物館、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、浙江省博物館、浙江美術館、徐州市美術館等多家機構收藏。
馬世曉(1934-2013)先生為當代草書大家,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,即以他那極富個性的行草書法風格蜚聲中國書法學界。他的書法作品深得傳統書法真諦,入古出新,別開生面,具有極強的藝術個性和鮮明的時代精神。年輕時曾得林散之先生“不魔怪,能寫好”的嘉許。

馬世曉 賈三近《赴瓊林宴有感》草書 136.5×69.5cm
1934年,馬世曉先生出生于山東省滕州市,少年時期曾得傳統文化熏陶,于詩文、書畫、音樂方面均有所造詣。1960年馬世曉先生畢業于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(后回歸浙江大學),曾先后求藝于沙孟海、陸維釗、陸儼少、林散之等諸位名師。
1970年,馬世曉先生回浙江農業大學任教,長期從事書法教育工作直至退休,遍植桃李。在浙江農業大學任教期間,馬世曉先生開創了非專業藝術院校書法教育之先路。除擔任浙江農業大學(今浙江大學)教授之外,馬世曉先生亦曾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、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評審委員、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。
于草書藝術之淵源,馬世曉先生對張芝、二王、懷素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,尤其是他對張芝冠軍貼的研究堪稱獨步。他的書法作品在全面繼承中國書法經典之基礎上,亦廣泛吸收中國傳統書法的外在形式,達到意與古會之境,被書法評論界贊譽為當代最具傳承價值的草書大家。
除書法創作之外,在書學理論上,馬世曉先生亦頗有研究,主編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國書法全集·劉墉卷》,并對孫過庭、張懷瓘、劉熙載等相關著述精研有得,研究頗深。此外,馬世曉先生之書法作品,還曾先后被故宮博物院、中國美術館、中國國家博物館、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、浙江省博物館、浙江美術館、徐州市美術館等多家機構收藏。
最新內容
與本文相關的文章
